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

美股资讯评论1541阅读模式

前段时间,巴菲特兜售股票的事情闹得是沸沸扬扬。如果你看到了这则新闻,肯定会好奇,是不是有什么大风险将至呢?然而,有多少人关注他留下的仓位是什么样的吗?它的比例又是怎样的呢?那如果说你看到巴菲特买入了一只新股票,你又会怎么想呢?多数人,我想肯定都会想了解他的选股逻辑。然而你会关注他买了多少吗?他是重仓押注?还是谨慎试水呢?其实后面的这些问题才是关键!然而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。

有研究表明,在长期投资中,择时和选股加在一起所占收益的比例还不到10%,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多全部都来自于资产配置,而资产配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仓位管理。就像将军要想打胜仗需要会排兵布阵一样,我们投资者要想赚钱也必须懂得仓位管理。你的资金就是你的士兵,而你的仓位管理就是你的战略部署。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分配兵力,每次都是All in ,那即使拥有千军万马,也都得全军覆没。

就像最近市场波动极大,为什么有些人能坐怀不乱,而且还能不断寻找机会,而另一些人,却成天为了应对亏损而忙得不可开交呢?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,也是和仓位管理有关。我知道最近市场的波动,让很多看官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持仓,于是我就特地去挑选了这么一个,我认为最能帮助我们各位投资者度过难关的话题。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仓位管理,来安心赚钱?

这期仓位管理的方法论,其实是我之前在美投Pro上发布的一期视频,一直以来在圈子内反响都非常好,就连我自己,一感到不安也都会来回顾一下这期视频。那今天我就将其分享给咱所有看官,希望它也能够帮助你来安心投资。

为什么要做仓位管理?

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做仓位管理呢?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。

假设你参与一个猜硬币正反面的游戏,你有100美元可以任意的分配投注,如果押中了,你能赢得100%的回报,而猜错了你会损失50%。也就是说,你猜中的收益是你猜错的损失的两倍。在这个游戏中,你一共有240次投注的机会。现在给你两种投注方式,一种是每次都All in,连续投注240次。另一种是每次只拿出50%的仓位去投注,也是连续投资240次。你会选哪一个呢?

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会选择All in。毕竟这个游戏赢的概率和输的概率是完全相同的,但赢的时候能赚得更多,输的时候输的更少,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游戏。

然而,结果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。下图就展示了,每次50%的投入和All-in后,最终回报率的情况。可以看到,如果你每次都all in,那么最终资产低于100美元的概率,也就是你最终亏钱的概率将超过50%,而如果你每次只投注50%,那最终亏钱的概率只有0.41%。

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-图片1

那咱们说了,All in亏钱的概率大,那赚钱的概率会不会增加呢?也不会!即便是从收益上看,All in依然是大幅落后。比如我们看最后这三行,投注50%的这种情况,能拿到10亿美元以上的概率高达的37%,但是all in就只有7%了。而所有这一切的区别,仅仅是源于一个变化,仓位管理。

显然,仓位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。而仓位管理里面,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分散化。我们投资者应该买多少只股票才算最为合适呢?这个问题,其实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!我们投资中,买多只股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?说白了就是风险控制。我一只股票要是崩了,那其他的还能帮你维持。那么说买多少股票,才能够实现分散化来控制风险的效果呢?咱们不妨看两组数据图。

这组图展示的,是不同数量的股票组合所能达到的分散化效果。其中横轴是股票的数量,纵轴则是组合的波动率,这个波动率越低就代表风险越低。可以看到,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,组合的风险是在快速减少的,但是当来到了第5只股票后,整个风险已经下降了超过80%,而这之后下降的速度就会变慢很多。等到第20只股票之后,整个组合的风险就已经和大盘基本相同了。

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-图片2

这第二组数据来自于晨星。他们专门去研究那些,最有才华的选股者的投资组合,其中不乏像巴菲特,芒格,林奇这样的投资大师。这张图有点复杂,我们不一定要看懂,他的结论是,这些投资大师的仓位中,最为重仓的1-20只股票是能够跑赢大盘的。而剩下的这些股票连大盘都跑不过。而这其中最重仓的1-5只股票,跑赢的概率最大,为57%。芒格就曾调侃巴菲特说:如果把巴菲特最成功的10只股票给拿掉,那么他的持仓就是个笑话,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。

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-图片3

这个现象很好理解,一个人对于不同股票了解的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。如果持有的股票太多,反而会分散走你的注意力。如果这些股神都没有办法做到看管太多的股票,那我们普通散户就更没有必要去挑战这个事情了。综合以上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,散户持有的股票数最好应该在5-20之间。不要少于5只,这样可以避免风险过于集中在单一股票上。也不要超过20,因为20只股票就已经足够分散化了,再多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。

如何决定一只股票的仓位比重?

现在我们了解了该买多少只股票,那我们应该如何决定每一只股票仓位的比重呢?好比说,我现在看中了10只股票,那我要怎么去分配这10只股票的资金呢?

一个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平均分配。比如我想买10只股票,我的资金是100快,那我就每只股票都投10块钱。这方法看上去有点无脑,所以专业的投资者称它为“天真分散法”,naïve diversification。

不过,你可别以为天真分散化就真的很天真。有相当多的回测和研究标明,这种平均分配的分散化效果,非常接近于马科维茨提出的最佳投资组合,甚至在实操中还有很大概率效果还能更好。这里时间原因我就不给大家展示这些具体的研究了。

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-图片4

不瞒各位说,我在最开始投资的前几年,用的就是这个方法。我自我感觉效果其实还可以。我其实挺推荐咱们新手使用的。毕竟投资早期,咱对于股票的了解都有限,盲目分散或者盲目重仓,都会带来无谓的损失。你还不如平均分配,靠系统稳定赚钱。

这第二种仓位管理的方法,是根据风险程度来决定仓位的配比。而它也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字,叫风险平价法。这个方法深受机构们的喜欢,全球绝大部分的养老金,保险公司等,都是用的风险平价法来配比他们的仓位的。

关于风险平价法,我曾经在一期讲瑞达里奥的全天候策略的视频中,详细解释过,感兴趣的看官欢迎回看。咱这里就做一个简单的解释。

风险平价的核心,就是让你投资组合中的每个一资产都贡献相等的风险。假设你手上有10只股票,他们的风险是不一样的,有些是稳定安全的投资,比如说微软、苹果;还有些是波动比较大的投资,比如说比特币。那么在风险平价的配比方法下,我们就需要给微软苹果这些风险较低的股票较大的仓位,而给比特币这种风险较高的标的,更小的仓位,最终它俩通过的风险占比,可能就是相同的了。你这样,最终就可以平衡每一个资产的风险贡献,打造出一个稳健的组合。

这个方法之所以深受机构喜欢,是因为它的风险收益比极高。下图展示了四种不同的仓位管理策略的表现,其中第三列就是风险平价的组合表现。可以看到,除了收益略低于追涨杀跌的momentum策略以外,其他所有的数据,都是风险平价表现的最好。而其中,sharpe ratio 风险收益比,它的表现是最突出的。

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-图片5

不过对于咱散户而言,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。因为它是根据每只股票的波动率等风险指标进行精准计算后,才能得出仓位分布比率的。很多数据咱们散户并不好获得。不过,虽然照猫画虎有难度,但这个根据风险配比的思维,咱们还是可以借鉴的。

除了天真分散化和风险平价外,还有第三种仓位管理方式,我将其称之为“巴菲特配比”。这也是我个人最为推崇的一种仓位管理方式。

巴菲特说:“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,不如将鸡蛋放同一个篮子里,然后看好它。”在1965年致合伙人的信中,他就曾表示,“对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,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,将占净资产10%以上的资金投在它上面。”这就说明巴菲特推崇的,是一定程度上的集中投资。

下面这张图就很好地体现了巴菲特集中投资的仓位管理风格,可以看到,他的前五大仓位,苹果,美银,美国运通,可口可乐,和雪佛龙,就占了他四分之三的仓位。

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-图片6

而巴菲特的搭档芒格则做的更为极端。在他的基金会里,一共就持有两只主要的股票,分别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和Costco。对此,芒格是这么解释的:“Costco 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呢?伯克希尔哈撒韦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?它们任何一个失败的可能性,在我看来几乎都为零。那么,他们两个都失败的可能性呢? 如果我的投资时长是30到40年、而我投资组合始终都不超过3只股票、平均持有期为3 到4年,那我有99%的概率会做得很好。如果你不是一个一无所知的投资者,如果你真的有选股的能力,那买3只股票就足够了,买50只股票反而会损害收益率。”

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-图片7

巴菲特和芒格这种集中投资理念的精髓在于,他们是通过高度的认知来抵消风险的。当你对一家公司有深刻的理解,熟知其商业模式、管理团队和未来前景时,你就有信心它在股价被低估时大胆加仓,你也有信心在面对大幅波动时,能够坚持长期持有。本质上,这就降低了投资的风险。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:“风险其实是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”

对于巴菲特这句话,我感触颇深。通过我多年的观察,我发现,对咱绝大部分散户而言,真正的风险并不是买了波动太大的股票,也不是分散化做的不到位,而是在没有对你的投资有足够的认知时,就买入了股票。那么说,如果仓位管理的最终目的,是为了合理的控制你的风险,而散户的风险又主要来自于对股票的认知不足,那么把更多的资金放在你足够了解的股票上,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、风险控制的方法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研究透彻太多的股票,所以深度了解一小部分的股票,然后集中投资,或许是对于我们散户而言,最好的仓位管理策略。

这里我得打个补丁,我个人并不建议像芒格这么极端,只投资两只股票。因为咱绝大部分人,都没有像芒格这样强大的调研能力和深厚的洞察力。如果咱盲目地模仿,只会让我们面临更高的风险。所以我认为,对散户来说,最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集中投资。

我个人的投资,其实就是遵循着,所谓的“巴菲特配比”的这个思路。我现在持有大概15只投资标的,其中仓位最重的前5个标的,就占了超过我一半的仓位。这是我多年投资沉淀下来的,让我觉得最舒服,最能平衡风险和收益的仓位管理方式。它既能充分利用我对这些公司的认知优势来最大化收益,又能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分散来降低个股风险。

而这种配备方式,对于我而言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,那就是它会让我的心态更加稳定。比如,我的重仓股大跌了,那么我多半会非常清楚它的原因是什么,值不值得我担忧,那我也就不容易做出上头的决定。而如果一只小仓位的股票暴涨了,我也不会觉得遗憾,因为没有赚够钱,不为别的,单纯是因为我自己的认知还不够。当所有的好坏都能归因到个人的认知时,不仅心态能够更加稳定,而且自己也有足够的进步空间。

如何动态的进行仓位管理?

到这里,咱就已经介绍完了,所有主流的仓位管理方法了。不过仓位管理肯定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事情,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,而你自己也是在不断变化的,所以我们不能设置好一次仓位就撒手不管了,你还需要不断的去根据这些变量,对你的仓位进行动态的管理。这个是仓位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。

那什么是动态的仓位管理呢?我把它分成两大部分。第一,是针对市场和个股的变化,来进行的动态管理。第二,则是根据你自己的认知来进行的动态管理。咱们一个一个来说。

咱先看第一部分,针对市场和个股的变化来进行动态管理。这里咱们讲的是你手中的持仓发生变化后,应该要怎么处理。我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困扰:如果你看好的股票涨了或者跌了,它占你的仓位已经变得过重或者过轻,那这时候,我是否应该要重新调整它的仓位呢?就比如说,之前英伟达的股价涨了很多,如果我本来计划英伟达占我仓位的10%,现在变成20%了,那我应不应该把它调整回10%呢?如果调整的话,这个频率又是怎样的呢?

对此,Vanguard曾经做过一个深度的研究。他们通过回测,探讨了各种再平衡方式对于长期投资的影响。这里说的再平衡指的是,当仓位的比例偏离了原本设定的目标后,我们将其调整回预设目标的这个操作。Vanguard就分别测试了,根据时间去再平衡、根据仓位比例去再平衡,或者一些更复杂的再平衡方法,以及完全不做平衡各自的表现。

他们发现在所有的情况下,效果最差的是完全不做再平衡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的仓位在一定时间后,就会严重偏离了原来的投资方向,尤其是仓位的风险很容易骤增,最终损害到收益。而效果最好的再平衡方式,其实非常简单,就是每年去做一次再平衡。也就是说,每年你就挑选一个日子,可以是一月一号,也可以是你的生日,在那一天,你把仓位重新调整成原来的配比就可以了。Vanguard发现,这种方式不仅是交易成本最低、最简单的方式,而且它的风险收益比也最好。所以,如果说下次你看到自己的投资标的,它的仓位发生太多的变化,也不用过度紧张,让子弹多飞一会,然后每年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做一次再平衡,就足够了。

巴菲特减仓背后,真正值得你关注的,是他的“仓位逻辑”-图片8

第二种动态仓位管理的方式,是针对你个人的认知来做调整。投资不是一成不变的,我们对于的认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深化。当你对某只股票的理解加深,那么相应地,你的仓位也会需要进行动态的管理。这就像是你对个股的观点发生变化之后,也要随时做好加仓减仓的准备一样。

那如何去根据认知调整仓位呢?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做的。巴菲特最广为人知的重仓股,当属他的可口可乐了。那你知道他是如何动态调整这只股票的仓位的吗?1988年,巴菲特第一次开始建仓可口可乐的股票。两年后,巴菲特用了之前两倍的资金进行增持。而到了1994年,也就是距离第一次建仓7年之后,巴菲特又再次大举买入了可口可乐的股票,而这一次,他用了比前两次加起来还多十多倍的资金,一口气从3700万股,增加到了3亿股,这也让可口可乐成为了他当时的第一大重仓股。

所以你看,即便是股神,他看上了这么好的一家公司,也不会急于在一开始就重仓,而是先买入,在过程中慢慢加仓,并随着对公司的不断深入了解,最后才一击命中,完成重仓。在整个过程中,是可口可乐发生了变化吗?其实并不是。而是投资人的认知在不断的深入。而这就是典型的,根据认知来动态调整仓位的方法。

而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当然也是如此,不管多好的股票,不管你的起点有多高,要想一上来就完全搞懂它,其实是非常困难的。巴菲特都做不到,那我们就更是如此了。提升股票认知,它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,它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,也不应该是一个容易的过程。你需要对这只股票有足够长时间的跟踪,才能够提升你的认知,最终去掌控这只股票,让它真正为你赚钱。

然而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,一上来就重仓一只股,那结果往往很难成功。因为很多有关投资的风险,是只有你上手之后,才能够了解到的。我们经常说投资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,那敬畏的是什么呢?其实就是敬畏未知。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东西,才能将投资的风险有效控制。

而具体的做法,其实就是像巴菲特一样,先小仓位买入,再不断提升自己对于股票的认知,然后再根据认知的提升去逐步加仓,最后瞅准机会一击命中。也就是孙子兵法里那句,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动如山。

像我自己的重仓股之一,英伟达,就是如此。我从6-7前就开始买入英伟达,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加仓,当然也有数次减仓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对于英伟达的理解就是在不断加深的。这不仅限于我对于他的商业模式,产品,管理层等各种公司层面的理解,也包括了,他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是如何变化的?市场对于公司有怎样的期待?他们都会去在意什么?又会做出如何的反应?这些理解是你重仓一只股票的必要条件,但是如果你不持有它的话,则很难去实现这个效果。

我建议,新手一开始可以简单使用天真分散化来进行投资。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分散风险,不让自己不知道的事,给你的投资带来不可挽回的冲击。接下来,就是不断在投资中去加深对于股票的认知,以及对风险的认知。然后,随着认知的不断增加,我们再逐渐去加仓少数的几只最看好的股票,以此来最大化我们整体的收益。

结语

到这里,关于仓位管理的思路就都跟大家介绍完了。最后,我还想再补充一点,前面说的仓位管理很多都是方法论,但在实践中,仓位管理体系的建立,也需要强大的纪律性和执行力才能够实现。再精妙的策略,如果缺乏纪律和执行力,也都是纸上谈兵。市场的波动、情绪的起伏,都会成为我们偏离初衷的诱因。在纷繁复杂的投资世界中,唯有以纪律为准绳,才能够在诱惑和恐惧中保持理性。仓位管理的艺术,归根结底是自我管理的艺术。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知行合一,才能在风险与收益的天平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。

在周一的美投pro视频中我将给大家分析一下最近风口浪尖上的公司,特斯拉。本期视频,我打算针对特斯拉做一个专题研究,我们来研究一下特斯拉的中国业务,对于这只股票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。一方面我们知道,现在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愈演愈烈,夹在中间的公司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威胁。而特斯拉正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公司之一。而另一方面,中国本身的电动车市场,也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,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。而特斯拉本身在这其中,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。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,特斯拉去年在中国的表现却令所有投资者都非常意外。特斯拉北美和欧洲的业绩都直线下降,而中国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
文章作者:美投君
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
meigu
  • 本文由 meigu 发表于 2025年4月21日10:04:4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gwz.com/565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