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尔街集体误判?川普关税政策不再是谈判筹码

美股资讯评论194阅读模式

华尔街集体误判?川普关税政策不再是谈判筹码

华尔街全都错了,关税不是手段?

华尔街这次可能集体看走眼了,第二任期的川普真的把关税当做目的,而不是手段。事实上,关于川普到底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,众说纷纭,没有人有一个确切的准数,但是最近《纽约时报》的三位王牌记者曝光的猛料显示,川普这次是来真的。他们采访了川普周围官员和白宫相关人士,发现,川普真的把关税当成了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。

文章开头就引用了川普和美国三大车企的内容。通话中,川普给车企的高管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。原本他们以为这次川普也会和上次一样,通过关税威胁来获取更加优惠的贸易手段,但结果并不是。川普明确表示,关税即将在4月2号生效,要求他们,“做好准备,都得配合”,完全封死了协商的余地。这通电话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,这次关税不是谈判工具,而是必须落地的政策目标。

不只是他们,美国整个企业界的人都震惊了,因为这和他们的判断截然相反。很多人以为川普的关税最终会取消,最起码也会显著降低,换来更好的协议。为了解读川普的政策,把握接下来的贸易走向,他们还不惜花重金聘请顾问,结果这样的消息就打破了他们所有的幻想。有白宫官员表示,企业界一直以为他们能“读懂”川普,但这次他们低估了他对关税的执念。毕竟,在川普的认知里,关税本身就是让美国更强大的手段,而不仅仅是一个用来施压的工具。他真的认为关税可以让美国再次富有,真的认为关税是字典里最美丽的词汇。

对于股市来说,这次川普也和第一任期有很大的不同。这几个月,很多人都认为股市会是川普政策的“晴雨表”,如果股市大跌,川普可能会收手。但自从新一轮关税启动以来,道指已经下跌 600 多点,标普 500 进入技术性回调,市场恐慌情绪蔓延。而奇怪的是,这并没有影响川普的决策,他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进他的关税计划。为什么呢?一位白宫顾问认为,川普已经意识到,股市不再是衡量经济未来,和选民情绪的“万无一失”的指标。 如果股市是可靠的指标,那么为什么拜登没有连任,为什么延续拜登政策的哈里斯没有当选,还让他横扫了所有的摇摆州。

报道还表示,川普第二任期和第一任期之间的另一个最大区别,是团队没有了反对的声音。他这次对他自己的直觉更加自信,配备了和他观点一致的团队,政策执行的阻力比第一任期小太多了。第一任期的时候,川普的团队里还有不少“全球主义者”,比如前财政部长 Steven Mnuchin、前经济顾问 Gary Cohn,他们都曾反对过关税政策,认为这会推高成本、影响经济增长。但现在,这种声音已经彻底消失了。

新任财政部长贝森特,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加入政府前,就已经公开支持川普的贸易政策,他们不仅不会反对,甚至是推动者。现在,白宫内部没有人再坐在川普对面,试图劝阻他放缓关税计划。有分析认为,这种决策环境的变化意味着,川普的贸易政策未来执行力会更强,不会像第一任期那样受到内部牵制。这或许也是市场反应这么大的原因之一。

看完这个报道,相信很多人可能会因此变得非常悲观,认为如果川普真的这么爱关税,那未来美国衰退是在所难免了,但阿吉却认为,我们还不能就此下结论。首先,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只是通过各种采访来推断这个结论,更像是一个观点,而不是一个事实。如果说白宫官员们统一口径一致对外,这也不奇怪。最终他们私底下到底怎么想,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。今天财长贝森特就说,如果其他国家愿意协商降低关税,就可以避免贸易壁垒,似乎又是在掀起谈判的论调。其次,即便川普真的热爱关税,这并不等同于他也想把经济搞崩。两者是有区别的。最后是,对于市场来说,现在怕的不是关税,而是政策不确定性。

在之前分享的报道里面,其实已经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,企业们并没有想要让川普放弃关税,而是希望有一个准话,好让自己开启生产活动。最新美国贸易代表Greer,也正在试图更有序的,实施川普的对等关税计划。他在建立一个反馈渠道,希望收集业界反馈,评估之后再推进关税计划。这就意味着即便4月2号来临,关税也不太可能一次性全加上,而是会逐渐推出,给企业界更多时间准备。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表示,一些关税可能会立即实施,另一些则会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后。而只要有了确定性,那么相信不管是投资者还是企业主们,都能更好的应对,给了动荡的市场注入了一些积极的因素。

明天美联储能救美股吗?

明天就是美联储例会了,而这次例会或许会成为今年影响投资逻辑,影响经济最重要的例会。如今川普已经上任2个月了,各种政策也相继出台。这些政策对经济增长、对通胀都有重大影响。市场想知道的是,美联储的官员们到底是更担心经济放缓呢,还是更担心通胀呢。如果是前者,那么对于风险资产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,但如果是后者,那么就意味着美联储也不再我们这边了,经济下行的风险有了一个阶梯式的提升。那,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?我们来看看美联储传声筒Nick最新的解读,或许可以从他的文字中,捕捉到一些美联储偏向的蛛丝马迹。

从华尔街日报给的配图就能看出,明天鲍威尔有多难,都快精神分裂了。他或许是史上最难的美联储主席,上台后先是经历了川普的第一任期,新冠疫情,40年未有的高通胀,银行危机,而马上他将迎来任期内最后,可能也是最难的考验,如何在贸易战威胁下,保证通胀和经济不出问题。Nick就说,鲍威尔现在就像是一直水面上的鸭子,看起来很冷静,但实际上水下的两只脚在拼命的游。

文章里面主要提到了两个问题。一个是政策上的,另一个则是人事上的。政策上,Nick指出,现在美联储的18个成员们立场也在变化,一些“鸽派”变得更“鹰”,而另一些“鹰派”则开始变得温和,但唯一不变的是,现在的委员会远远没有之前那么一致,分歧非常明显。你比如说,美联储理事Waller就认为今年还会接着降息,通胀已经在垂死挣扎了,关税可以直接忽略。而最鸽派的成员之一,芝加哥联储主席Goolsbee就开始变得谨慎,不认为应该完全忽略关税对通胀的影响。这样的分歧也给美联储本身的决策创造了不确定性。不清楚鲍威尔是否能够让所有人都统一起来。

政策上的另一个难点在于解剖数据。Waller就指出,拿到数据后,我们要了解哪些是基本面,哪些又是关税噪音。这非常难。可是目前来说,这样的工作又是极为重要的,这决定了美联储到底能不能忽略关税所造成的短期通胀。所有成员都还对2021年记忆犹新。当时他们错误的认为通胀是“暂时的”,于是放任通胀持续攀升,直到年末才开始意识到问题。没有人想犯同样的错误。

人事则是另一个大问题。在川普最新签署的行政命令当中,他要把原本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的决策权,收回白宫手中,比如证监会等。过去,这些机构是由跨党派的成员组成,旨在保持专业和中立,除非有过错不能够轻易移除。但是新命令要求它们的重大决定,必须经过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审查,还要设置白宫联络人,甚至在法律立场上不能与总统或司法部长背道而驰。Nick指出,虽然这个命令排除了货币政策方向上的重大决定,但是是不是可以在监管政策和法律立场上面做文章,威胁美联储理事们的岗位安全。从而影响美联储的决策呢?这些对于美联储的独立性,和市场对于美联储长期的信心有重大影响。我们投资者也不得不关注。

不过,对于明天来说,相信多数观众还是更关注政策上走向。这次美联储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。其一是经济预测和点阵图,市场想要知道官员们对于经济增长、通胀和失业率方面究竟是上调还是下调,对于今年降息的次数又会做出什么改变。这有助于判断整个委员会的立场偏好。华尔街日报指出,目前保持降息2次不变,对于市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结果。增加降息次数可能会被解读为,对经济有额外的担忧,而降低次数又显得鹰派,会担心加剧未来经济进一步恶化,怎么看都是负面解读。

其二是鲍威尔的记者会,其中投资者会重点关注鲍威尔对于通胀预期的态度。这也是因为最近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长期通胀预期,出现了显著的上升,都逼近4%了。如果鲍威尔认为通胀下滑依然值得乐观,通胀预期稳定,那么对于市场来说是个好消息,而但凡有些犹豫或者模棱两可,都是更鹰派的信号。

其三是关于缩表的调整。上次纪要里面,美联储就已经花了一整段来描述缩表的讨论,这次应该会敲定更多细节,比如缩表调整进行的方式,应该停止的时间等。这部分,可能会通过声明,也可能通过鲍威尔记者会上传达出来。如果通过声明就说明正式敲定了,是个通知,如果是通过鲍威尔则说明还有需要协商的地方。美联储也认为流动性充足,不急着改变。

阿吉认为,明天政策到底怎么改变,现在几乎很难猜测。但从一个稳定经济的角度来说,我不认为鲍威尔和美联储会变得太过鹰派。现在市场的衰退担忧甚嚣尘上,企业们也在期待着美联储降息,如果这个时候打击了企业们的预期,那么裁员或许就不得不提上日程,届时就需要更大的政策转向。值得注意。

文章来自:美投君公众号,作者:阿吉
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
meigu
  • 本文由 meigu 发表于 2025年3月19日10:33:4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gwz.com/52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